close

  虹口區曲陽路620號,是一棟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高層住宅,樓里住著190戶人家423位居民,其中60歲以萬利多製冰機上的老人占了近一半。
  這棟樓里有一間“溫馨小屋”,有人說它是一所微型“老年大學”,也有隨身碟人贊它是“升級版”的石庫門。獨居老人嚴惠華打電話告訴在美國的女兒說:“‘溫馨小屋’管頭管腳,一條龍服務,儘管放心好了……”
  冷竹北買房漠從這裡開始消融
  每月的15日,大樓門廳總是熱鬧非凡:維修家電,理髮,量血壓,小縫小補,就連扦腳師也被請上門來,西裝居民們扦著腳、聊著天,臉上樂呵呵的。
  高樓林立,鄰裡之間看似近在咫尺卻又形同路人。620號居民樓如何消融居民“冷漠症”?故事得從“溫馨小屋”的創始人胡秀花說起。2006年9月,大樓居民汪阿婆夫婦痛失愛女,這場打擊使老兩口痛不欲生。老人的不幸觸動了鄰澎湖民宿居們內心深處的柔軟,大家自發上門安慰。親人般的溫情如涓涓細流,在曾經門戶緊閉的大樓里流淌開來。
  在鋼筋水泥森林里,怎樣重尋那份溫情?黨員胡秀花仿佛有了答案。她與樓組長等商議,開始著手創建“溫馨小屋”。在居委會和物業的支持下,她們自己動手,將底樓一間五六平方米的閑置房屋裝扮一新,為大樓居民提供一個活動場所。
  一場場活動輪番上演
  小房子取名“溫馨小屋”。屋子不大,但由離休幹部謝谷沛等居民捐獻的桌椅、書櫃、電腦、音響等卻一應俱全。一踏進大樓門廳,走廊里擺滿由孫善興老人佈置的盆栽,綠意盎然。
  活動逐漸多了起來。每周,戲友會、山海經、茄山河輪番上場;每月,“七老八十開心坊”活動將更多的老人聚在一起。“戲劇大家唱”活動還走出大樓,邀請社區戲迷參加。90歲高齡的京劇票友汪萍倩曾因女兒和老伴相繼離世而倍感孤單,在“溫馨小屋”,老人逐漸走出了陰影。
  “溫馨小屋”又擴容了
  2010年底,“溫馨小屋”又擴容了。在曲陽街道支持下,胡秀花決定把大樓的其他閑置場所也利用起來,她和志願者們把髒亂不堪的25樓改建成清新雅緻的“竹廊”,隨後又在27樓開闢了“康樂家園”,居民們從家裡搬來書桌和沙發,捐出卡拉OK,很快,一個40平方米的大間和三個小間煥然一新,街道還幫助配置了乒乓桌。乘電梯抵達24樓,拾階而上,只見魚缸內魚兒游弋,沙發邊擺放著雜誌……底樓又誕生了“便民服務點”和“休閑學習室”。
  7年來,胡秀花和志願者團隊關愛著大樓的每戶人家,更溫暖著疏遠的人心。如今,樓里的54名志願者與22位獨居老人結對守望相助,至於哪家電腦故障、電視機打不開、洗衣機不轉了……樓里的居民總是能及時得到鄰居們的幫助。
  本報記者 袁瑋  (原標題:一間“小屋”讓大樓升級成“石庫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j13ejex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